“微博”里的魏晋风流
2023-08-28 22:45:30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老的中国故事从泛黄的纸页中走出来让古人“活”在当下让今人思接千载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中有位刘伶,爱喝酒。一天他又想喝了,找媳妇儿要酒。刘夫人把酒具砸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你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对身体不好,必须赶紧戒酒!

刘伶说:你说得太对了,但我不能自己说不喝了,得在鬼神面前立誓。你赶紧准备些酒肉,以备祷告。

刘夫人很高兴,觉得老公听话了,准备好酒好肉,放置在神像面前,请刘伶来发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伶跪下祈祷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chéng)。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就把酒肉吃喝进肚,醉倒在地。

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相当于今天的12斤,酲是醉酒的意思。按照刘伶的说法,他每次喝酒得喝上120斤才能尽兴,喝60斤就能解酒。古时候酒的度数是不高,但喝上60斤水也受不了啊。这当然是十足的夸张,但从此可以看出刘伶这个人放旷的性格,你不让我喝,我偏要喝到极致。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一些文人借酒遁世以求自保,出了很多酒鬼和酒故事。今天即便不能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看了这个原文不过110字的小故事,也能觉得刘伶这个人有点儿意思,跟夫人绕圈子讨酒喝,颇有些家庭情趣呢。

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比比皆是。《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撰,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上自东汉,下至东晋,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逸事琐语,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学、美学等领域。

新媒体传播时代,更欢迎有趣的短文字,如微博,便成为各种短言论、小故事的集散地。《世说新语》好像是天生为此而生的,全由一小段一小段文字组成,用寥寥几句话,不过几十字,顶多上百字,讲个小故事,品评人物,抒发情怀,或赞赏,或吐槽,或感慨,或猎奇,展现出当时人的风貌、思想和社会的风俗、习尚,是很好的历史资料。加上文辞简朴隽永,多金句,尤为人所称道。

《世说新语》第一条第一句:“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陈仲举就是高喊“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的汉末名士陈蕃,“澄清天下”一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志向高远、精神超迈的气质。

有去国怀乡、感慨国事的名场面:东晋大将桓温北征,路过一地,看到之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长得都很粗大了,慨然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有表现神韵悠然、高情远致的桥段: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住在山阴县的时候,有一晚下大雪,他睡醒了,打开房门,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老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王徽之立马连夜坐小船前往戴家。船行一夜才到戴家门口,王徽之没有进去,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还有记奇闻逸事的:阮氏一族的人都很能喝酒,一天阮咸来到族人中聚会。大家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换用大酒瓮装酒,众人围成一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通。当时有一群猪也挤进来喝酒,他们就把上面那层被猪喝过的酒撇掉,又一起喝起来。

今天人们常说“魏晋风流”,正可以从《世说新语》中得到鲜活的体认。胸襟洒落,宠辱皆忘,识量清远,放浪形骸……皆是魏晋风流名士的特征。

今人看微博,没有隔阂感。但看魏晋“微博”时,因为当时的人、事距今太远,如果没有注解,《世说新语》的不少故事就会不甚了了,难以读懂。

幸运的是,《世说新语》问世不到百年,南朝刘孝标为之作注,所引经史杂著400多种、诗赋杂文70余种,史料补缺的主旨非常明显。

例如,《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人问顾恺之:您写的《筝赋》跟嵇康的《琴赋》比,哪一篇更好?顾恺之说:不会鉴赏的人认为我的文章后出就遗弃它,鉴赏力强的人则会因为它高妙新奇而推许我。

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顾恺之对自己的文章和才华很自信,毫不谦虚。为了补充证明这一点,刘孝标连引三条史料,其中第三条引《续晋阳秋》,最有意思:顾恺之喜欢吟咏诗歌,而且与谢瞻的官署相连,每当二人一起值班,他就站在月光下长吟诗篇时,谢瞻远远地在一旁赞叹。顾恺之于是更加卖力地吟咏,忘了疲倦,谢瞻想睡觉,就叫人代替自己站着。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吟咏到天亮。

对于《世说新语》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所引诸书,今已佚其十之九,惟赖是注以传。故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同为考证家所据焉。”四大名著,大家都很熟悉,而这四种注,也称得上“四大名注”。这是题外话了。

小贴士

目前流行的《世说新语》注释,本有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杨勇的《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的《世说新语校笺》、龚斌的《世说新语校释》,各有特色。《世说新语笺疏》重点不在解释文字,而在考证史实,对原书和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对原书不备的,略为增补,以广异闻;对不通情理的,有所评论,以明是非。这与刘孝标注和裴松之注的做法如出一辙,可谓古籍注释领域的“修旧如旧”。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古籍原来这么好看》编辑:刘雨萱校对:崔晨审核:霍伟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