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相关资料图)
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知识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第一节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及内涵外延变化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于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医疗团队的一分子共同协助患者及家属排除医疗过
程中的障碍,使疾病早日痊愈,患者达到身心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功能
1.医疗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1)社会变革和发展给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挑战。
(2)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领域提出更高要求。
(3)医疗保障制度和健康照顾体系还须健全和完善。
(4)推进医务社会工作需要本土化。
2.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意义
(1)全面介入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2)扩展专业性服务,积极倡导人性化医疗服务。
(3)拓展、整合、运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志愿者、慈善基金、政府力量等)为
患者、医院发掘更多社会资源。
(4)承担一些行政事务工作,包括研究、训练、基金募集管理、社会资源联系与倡导等,协助医疗机构发展公共关系,提升社会声誉。
(5)积极引导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发展医疗机构的社区关系,让社会大众更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协助医院提供卫生教育,使社区居民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与服务。
(6)处理患者与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助患者处理情绪上的困扰、协助患者对病情及疗程的了解、协助病患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时处理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不良人际关系,包括疏导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促进医院在制度、组织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
(7)完善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体现在服务领域广泛、社会需求宏大、遵从证据为本三个方面。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知识
(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1.相关基础知识
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在一般社会工作知识基础上同时具备卫生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
(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包括人类行为发展规律、特点和阶段优势。
(2)基本医疗常识和医学知识,包括医疗体系、保障制度、医疗流程、疾病治疗和康复规律等。
(3)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包括心理情绪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疾病引起的社会心理反应等。
2.常用基本理论
医务社会工作最常用的理论有生命周期理论、危机干预理论、任务中心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
(二)医务社会工作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
1.特殊伦理议题
社会工作是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核心的专业助人过程,除了遵守一般社会工作伦理守
则以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相关特殊议题。
(1)隐私保护,如疾病咨询、病历记录和调阅等。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协助服务对象决定治疗方案或放弃治疗时。
(3)安乐死,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明确法律规定。
(4)药物或临床干预研究,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包括“知情同意书”也
必须通过相关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2.价值理念
除了保证专业社会工作的尊严与价值、潜能发展、服务对象自决、资源运用和社会正义等普遍价值理念外,还应该注重服务对象的医疗权利、生活质量、医疗适应、意愿表达、恢复功能和资源支持等特殊价值的运用。
第二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通过健康宣传、居民动员等方式,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2.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心理功能,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和院舍化的照顾。
3.与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能够获得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相关福利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担当多种角色,包括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等。
二、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护的社会工作
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终末期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
1.服务需求
包括疾病的适应、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舒缓治疗及临终关怀等。
2.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包括协助适应、健康指导、心理支援、提供资源、协助患者及临终关怀等。
(二)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1.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服务需求
包括疾病适应、心理调适、经济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
(2)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①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计划,鼓励其配合治疗,并增强其治疗信心。
②疏导患者与其家属的焦虑、不安、沮丧的情绪。
③转介病友或志愿者,协助病情适应。
④通过病友团体提供社会支持。
⑤协助医疗费的减免及申请社会资源。
⑥面对普通育龄妇女的服务。
2.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服务需求
包括儿童患者的照顾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2)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①对患儿而言,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
应问题。
②对照顾者而言,将整个家庭的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用个案或者小组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情绪上的问题,提升其患儿照护的能力,也可采用家庭治疗来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方面
的问题。
③整合相应的社区资源,建构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服务需求
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医疗团队及其成员以及开展急诊管理的需求。
2.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担任支持者、协助者及协调者的角色,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性服务;配合医护人
员的急诊救治工作;协调急诊管理。
(四)肿瘤治疗康复、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服务需求
肿瘤/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心理社会需求包括经济、情绪、医患关系、家庭关系、
社会福利政策咨询、出院安置、喘息服务、临终关怀等方面。
2.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包括经济资源协助、情绪心理辅导、协调医患沟通、社会福利咨询、出院安置计划、家属及照护者的支持性服务、临终关怀及哀伤辅导。
三、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精神卫生概述
1.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现状与特点
(1)精神疾病占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2)我国精神障碍总体高发,但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相对稳定,总体治疗率低。
(3)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
(4)精神卫生已经上升至公共卫生、社会问题,更涉及法律问题。
2.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通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一是世界卫生组织主导制定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ICD-10);二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
3.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1)心身疾病的成因
①生物学因素;②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③心理应激和情绪因素;④认知因素;⑤个性特征;⑥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
(2)心身疾病的特点
心身疾病是患者既存在躯体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又伴有心理、情绪和行为障碍。故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兼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在疾病的急性期、晚期及严重阶段需要采取高新技术、手术及药物治疗等为主,需要注意保护和挖掘患者的自我心身康复能力。
(3)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
①帮助患者提高自尊,促进其不良情绪的转化,改变不合理认知和不适应行为。
②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③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④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本人则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其某些原有的传统观念,促进主
动参与治疗。
(二)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工作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机构“全人服务”理念的补充,其角色从不同角度、层面可分为
很多种,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可以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来叙述:
(1)微观层面指在精神科医疗机构和社区中从事精神卫生临床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
作者,其角色是诊断者、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
(2)宏观层面主要指更多在政策服务方面的角色,包括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2.服务内容
(1)针对住院患者而言
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住院适应;②心理支持;③各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
治疗、社区康复)整合。
(2)针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而言
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减轻照护者压力;②获得精神疾病知识辅导和支持。
(3)针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
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普及精神健康知识;②开展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③社区资源链接;④提供咨询;⑤开展转介工作。
第三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一)行为干预
改变行为是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策略措施,具体包括多阶段优化策略;知识、
信念、行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二)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包括身体活动、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寻求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
体策略。具体技术包括: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三)社会营销
社会营销是一种以受众为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促进期望的行为或拒绝不想要的行为。具体包括:市场细分、公共关系营销、品牌建设。
(四)社会倡导技术
在社会倡导的框架下,社会工作者需要摒弃权力思维和控制行为,转而代表和支持被
边缘化的个人或群体去表达观点和行使权利,并促进服务对象成为一个自我决定和自我负责的人。具体包括代表、影响、自我倡导。
二、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一)针对慢性疾病患者与长期照顾者的常用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是为正处于多重问题并且需要多种助人者同时介入的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一种服务方法,是一种协助服务对象确认其所需的服务,并将他们链接到可以协助他们的个人和社区资源的一个助人过程。其目的是改善特殊群体的照护品质和控制照护的成本。实务操作步骤包括接案与建立关系;评估;制订介入计划;介入计划执行;评估与结束关系。
对于慢性疾病的成功管理取决于患者依从治疗方案和对自己疾病负责的程度,促使患者依从治疗也就成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的重要服务。所谓“依从性”即患者的行为依照医嘱的执行程度。医务社会工作者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工作:社会心理评估、压力管理和治疗依从性管理。
(1)社会心理评估。医务社会工作者需对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医疗适应、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及其经济状况等作全面的评估,发掘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相应服务以适应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2)压力管理。医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梳理社会支持网络,绘制个人资源地图,明确可支配的资源,确定可以提供的帮助,缓解当前困境。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帮助双方了解彼此。
(3)治疗依从性管理。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患者探讨现阶段在医院的最主要任务,可以通过引导其回顾生命历程,鼓励其积极治疗。
2.小组工作
(1)沟通技巧训练
①与医护人员及患者分享提高沟通能力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医疗团队将医患互动向着一种更具合作性的沟通方向发展。这些沟通技巧包括“澄清”“重复”“提供具体的指导”。
②医务社会工作者协助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学习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就病情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沟通技能;同时,患者及家属还可以运用在小组工作中习得的沟通技巧协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彼此的需要及感受。
(2)健康教育
医务社会工作者邀请医护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方法及生活方
式改变等知识;社会工作者邀请患者及家属学习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协商治
疗方案,传递赋权的理念,鼓励患者和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方案共同承担责任,提升患者对于
疾病的控制能力。
(二)急诊室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社会心理评估
根据医生提供的患者临床指标,针对特定疾病为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功能评估。
2.信息咨询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一般性的咨询服务。
3.危机干预
干预步骤包括迅速与危机干预对象建立关系、作危机评估、辨识主要问题和处理感觉
与情绪、形成和实施服务计划、跟进方案执行进展。
4.出院安置
协助患者进行出院准备,能使患者获得连续性照护,并排除在出转院时可能面临的风
险事故。
5.转介
协助符合转介外部相关机构标准的患者办理转介手续。
(三)肿瘤与舒缓疗护社会工作方法
1.肿瘤/癌症患者社会工作方法
(1)进行社会心理评估,与患者共同了解其自身的需求。
(2)社会心理评估维度主要包括心理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的状况、角色功能转变、经
济资源系统和生命意义的探求。
2.舒缓疗护的方法
舒缓疗护社会工作主要是以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适应不良为目的。
(1)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服务计划中,提出问题,作出决策,以澄清需求并排列
出重要事项。
(2)获取信息和资源。
(3)调解家庭问题并提供支持,协助家庭满足需求、处理想法和感受。
(4)协调并组织个案会议,让家庭成员表达其需求、关注点和愿望。
(5)提供转介和链接服务,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照顾者得
到适当的休息。
3.预防与缓和医疗纠纷的常用社会工作方法
(1)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为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流程管理规范的完善建
言献策,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2)完善医疗纠纷的预防机制,包括定期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沟通技巧的工作坊,邀请
家属参加患者医疗决策讨论会等。
(3)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心理的适应。
(4)及时向医疗团队提供必要的与患者相关的社会心理评估信息。
(5)在纠纷发生后,积极促进医患双方有效通畅的沟通。
三、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一)对服务对象开展需求评估
包括生理信息、社会信息、心理信息。
(二)对服务对象进行干预
1.精神患者家庭的干预流程
图14-1精神患者家庭干预流程图
2.认知行为治疗
典型的认知行为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详细讲述问题行为、收集数据、设定目标、
行为介入、家庭作业、行为改变的强化、行为改变的认同、防止故态复发。
3.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精神卫生领域的小组工作的类型目前是教育性、治疗性为主,将心理教育内容和治疗性技术贯穿小组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