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莱西湖清波荡漾,鱼群若隐若现;大沽河畔草长莺飞,游人如织;姜山湿地里飞鸟翔集,鹿影乍现……作为青岛北部的山水屏风,莱西市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底线,呵护好蓝天净土,守护好绿水青山,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打造了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一张张“绿色名片”。近日,2022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名单发布,全省共10个县(市、区)入选,莱西市名列其中,成为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中的又一“金字招牌”。
雨后走进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扑面而来:宽阔平坦的村道纵横交错,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夏日荷花在潺潺流水中摇曳生姿,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瓜果飘香,村里村外游人往来如梭。“原来村子是脏乱差,现在是美如画。”村民许军忠带着小孙子在长广河畔遛弯,不由感叹“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确实大。”
产芝湖新村东临大沽河,北靠莱西湖,这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曾经都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掣肘。“因为临近水源地保护区,这里不能发展工业,多年来,村民缺少生计,只能外出打工,致富之路相对狭窄。”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宏说,产芝新村要打破这一“禁锢”只能另辟蹊径,为此他们围绕生态资源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围绕产芝水库重点规划打造了面积3.2万亩的“产芝湖”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整个坝下区域及大沽河生态轴,形成一个集农业休闲、民俗体验、娱乐观光、亲子研学于一体的乡村绿色经济链条。
凭借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绿色经济链条,产芝湖新村的经济迎来了大发展。拿茂芝场自然村来说, 2016年前村集体收入还不到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8万元左右。2022年,村级集体年收入突破30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迎接城里人吃农家饭,到产芝赏花、感受厚久文化,到茂芝场采摘……看着游客脸上的笑容,产芝人感悟:原来精心呵护的绿水青山,已成为金山银山。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护与发展,看似是一对“矛盾”的名词,莱西产芝湖新村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矛盾体不仅可以调和,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生态效应。“莱西的发展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副局长王云飞表示,由于水源地保护的原因,莱西的所有产业发展都必须遵循绿色生态的原则,而生态是莱西实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潜力所在,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底线。
近年来,莱西市多措并举、精准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护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推进高耗能行业关停及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排污口模块化管理系统、排污口管理台账,形成了青岛首个入河排污(水)口“一张图”。通过排污治污、垃圾分类、公厕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整治人居环境,美化乡村生态。莱西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莱西市国省控河湖断面稳定达标并实现“双跃升”。
反过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项目落地莱西。在莱西沽河街道食品产业集聚区内,全国最大的单体羊奶粉制造工厂去年正式投产,可年产羊奶粉5万吨,而十万只奶山羊养殖综合体在此奠基。“从源头养殖到工厂生产,我们把环保作为发展的核心重点,绿色贯穿企业发展全链条。”宜品(青岛)羊乳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金远介绍。譬如,在养殖环节探索用羊粪来改善盐碱地土质,目前改良实验已经收到了初步成效。生产所需热源全部改成了燃用沼气供热,利用食品下脚料、养殖废物等生产沼气,工业园园区整体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可用资源——生产产品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在莱西,一条“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绿色发展之路,让这片土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的景象,也为青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本。近年来,青岛坚持规划先行、智库支撑、示范引领,把“美丽青岛”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处,省级示范区和“两山”基地8处、省生态文明强县3个。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青岛应当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金招牌”成为“活招牌”,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岳文燕
(作者:吴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