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文:山地农业闯新路
2023-06-13 06:13:13 来源:安徽日报

省农科院专家在岳西县的梨园里指导果农。

在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茭白苗长势喜人。


【资料图】

“像稻不是稻,叫瓜不是瓜;叶中包白笋,人人爱着它。”在岳西县一带广传的这个谜语,谜底便是茭白。如今,岳西茭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翻山越岭远销省内外,已成为岳西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之一。

除了以茭白为代表的高山蔬菜外,茶叶、蚕桑、经济林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在岳西同样风生水起,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特色农业之路,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保持地域特色

初夏时节,已有炎炎暑气。但行驶在岳西县的山路上,燥热逐渐退去,甚至有阵阵凉意。村庄依山而建,一片片种植着茭白苗的水田散发着蓬勃生机。

小茭白,大产业。但鲜有人知,如今已成主导产业的岳西高山茭白,曾经也是“独辟蹊径”转型而来。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平均海拔达600米。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高寒山区的水田特别是冷浸田,不适宜水稻生长,收成不高。

“从2001年起,岳西利用高山区夏季温凉的特性,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山茭白生产。”岳西县特色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军表示,在省农科院等部门的帮扶下,茭白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为茭白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5月19日下午,在岳西县石关乡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茭白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一片片茭白在风中摇曳生姿,满眼葱绿尽收眼底。

“到6月底,就将迎来茭白集中上市的时间。”望着长势喜人的茭白,合作社刘三一满心欢喜。他告诉记者,基地种植高山生态型茭白860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5亩。

种植茭白的效益如何?“单季茭白亩产一般在2800斤至3000斤,近两年每斤均价在2.5元左右;双季茭白亩产在4000斤至4200斤,每斤均价在2元左右。”刘三一给记者详细地算了笔账,2022年该合作社茭白产量1210吨,产值602万元,户均增收约3.8万元。

初夏,桑园葱郁,正值采桑养蚕的好时节。在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内,“桑—蚕—菌”的循环农业新模式让传统蚕桑产业走上“新丝路”。

“每年有大量的桑树需要剪伐,桑叶喂蚕后,桑枝便成了废弃物,除一部分用作燃料外,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桑枝既污染环境又容易滋生病菌。”思远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倩倩表示,该公司利用废弃桑枝种木耳,变废为宝。“这离不开省农科院的帮扶,不仅帮助企业开展多元循环蚕桑技术应用试验,还持续开展科技服务,提高了企业和农户的种养能力”。

近年来,岳西县唱响“山水经”,走出了一条山地农业的特色之路。2022年,该县特色农业一产产值3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9元,特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益

岳西山地农业的探索与成功,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背后的付出。

“今年的茭白长势怎么样?产量如何?”“种植什么品种?”……5月19日下午,来自安徽省农科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各地农业工作者们来到刘三一的合作社里,实地察看茭白种植情况。

“农科院的多位专家指导我们统一应用种苗和生产技术规程,还指导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服务特别周到,让合作社的收益有了保障。”刘三一介绍,合作社在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帮扶下,参与岳西县科技局支持的茭白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让合作社社员在蔬菜生产上“全程无忧”。

不仅如此,刘三一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团队指导下,合作社开展了高山茭白与多种蔬菜的水旱轮作,亩产值突破3万元,纯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

5月20日中午,在岳西县一点田园休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果园里,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高正辉研究员,正顶着炎炎烈日给工人示范梨疏果工作,这样的服务让该公司负责人汪金龙连连点赞。

“公司在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投入的资金也高。幸好有省农科院专家们的支持,每年多次到我园区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新品种,手把手地教学,长期答疑解惑,为果园种植带来实质性成效。”汪金龙表示,下一步,将与省农科院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支持,为大别山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农科院与岳西县合作时间长、感情深,推动了岳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岳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颖表示,2017年,通过院地“联姻”,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设立,组建了茶叶、蚕桑、蔬菜、经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6个专业团队,成立了5个科技特派团,先后组织30多名专家服务岳西县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省农科院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在岳西共建立桑蚕、茶叶、瓜菜、果树等核心示范基地14个,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示范团队自主选育的等新品种30余个,推广省力高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

但在山地蹚出特色且现代化的农业之路并不容易。“山地农业要想规模化发展,还面临着因地理条件限制导致的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品种更新换代缓慢、田间栽培技术相对粗放等问题。”省农科院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所长齐永杰博士认为,下一步,岳西所将积极探索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继续围绕岳西县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用科技支撑岳西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大山里的岳西,不仅把产业做出了特色,更延伸了产业链条。如今,在特色农业带动下,乡村旅游业正在悄然形成。

在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的一处茭白种植基地,只见水田之中,茭白苗排列得整整齐齐。而茭白田旁边,便是几幢由村民房屋改造的“一宅两院”特色民宿。

门前河水潺潺,屋后青山苍翠,田地里茭白翠绿,小院里花香正浓。随着“清凉经济”的火热,岳西成为夏日避暑的好去处,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度假。

“一宅两院”是指一户民宅,两个“院落”。一楼农户自己居住,将二楼及以上改造为民宿,并增建如院落一般的观景平台,农户和游客各得其便、互不干扰。记者了解到,“一宅两院”特色民宿总投资260万元,于去年12月份开始正式运营,目前共试点3户人家。

马畈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每年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租用农户空闲房屋,共建成8个套间、5个阳台、3个院落、1个早餐厅,所得收益根据整体入住率实行不同类型的分红。

“目前‘一宅两院’特色民宿生意不错,节假日房屋更是供不应求。”民宿管家刘文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已经营收13万元,二期工程也即将动工。

“‘一宅两院’民宿模式破解了农村建设用地受限和农民房屋闲置的问题。”马畈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特色资源,岳西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尤其以“避暑”为旅游亮点。去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36万人次,实现综合营业收入37.935亿元,其中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17亿元。

“做好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除了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高端绿色产品外,还需要坚持三产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省农科院院长徐义流表示,产业和村庄同步规划建设,三产和新业态有机衔接,才能让生产和生活交相辉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史力 许昊杰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