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吧,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出意外|环球资讯
2023-05-09 10:09: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视觉中国供图

田园不是“桃花源”,每天都少不了付出辛苦:耕种土地、做饭烧炕、修葺屋舍、饲喂动物,甚至追赶“越狱”的羊、驱散进犯的猪……“里里外外各样的杂事,像打地鼠一般,总也没个尽头”。

——————————


(资料图)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出意外。这可能是墨菲定律,更可能是种地得出的经验。

从未想到,真人秀的镜头,已经抵近种地,而且深得观众喜爱。《克拉克森的农场》综艺第一季和第二季,豆瓣评分保持9.6;《种地吧》综艺豆瓣评分9.0。前者的同名图书出版后,也成为豆瓣热门非虚构类图书。

种地,一件既亲近又遥远的事。现代人对它的概念,有些两极分化,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困苦,要么是“带月荷锄归”的悠然闲适。其实,现代社会有了各种农用机械,所以种地不是100年前的样子;而城市发展始终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所以也不要被文人的呻吟带偏了。

以上两者都不对。归根到底,种地,是一个动词,需要人类动手,需要老天帮忙,至于是不是向往的生活,仁者见仁。

比如,克拉克森原本以为经营农场不会太难,毕竟人类种粮食都有1.2万年历史了,这手艺应该早就刻进我们的DNA。在他的想象中,种地差不多算一种休闲活动,“也许只是做做样子”,把种子撒到地里,天上下点雨,吃的就会长出来——他想得美。

从书的目录中,就能看出克拉克森种地的不易:蔬菜危机,羊善记仇,到处都是水,唯独我需要的地方没有,我的庄稼怎么了,我能拦住洪水吗……这些毫无修饰的白描,构成一个大写的“惨”。

克拉克森给农场取名“不足道”,因为它能创造的东西实在微不足道。他计算了一下,在那一年,他的农场大概能产出300吨小麦、700吨大麦和250吨油菜籽,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斤都会亏损。

做同一件事情,为了生活和体验生活,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读过另一本书《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作者是一对80后夫妻,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从2014年开始,他们在北京东北部介乎城市和荒野的浅山地带,创建了一个占地30亩,山、田、林、园、居齐备的家园,自耕自食、安抚鸡羊、拜会鸟兽。

两个年轻人承认,田园不是“桃花源”,每天都少不了付出辛苦:耕种土地、做饭烧炕、修葺屋舍、饲喂动物,甚至追赶“越狱”的羊、驱散进犯的猪……“里里外外各样的杂事,像打地鼠一般,总也没个尽头”。

无论是《种地吧》综艺中,还是《克拉克森的农场》《土里不土气》书中,都与以往文艺作品所描述的唯美浪漫的田园生活不同。田园还是那个田园,但种地真正成为动词,扎扎实实地种,不是蜻蜓点水、装腔作势的“体验”;也别跟我扯什么组CP,那块地是你需要揣摩沟通的最大对象。

得承认,冲这一点,《种地吧》中那10个介于素人和艺人之间的年轻人就十分难得。单说其中还有3个人考取了拖拉机驾驶证,就打开了艺人再就业的新格局。毕竟,拖拉机驾驶的难度,克拉克森在书中也有描写,“听说这台拖拉机的前进和倒车挡位加起来总共有48个之多……老早我就数过,驾驶室里共有164个按钮。结果等我掀开扶手,下面还有24个”。

当然,把种地这门古老的手艺写成文字、搬上屏幕,不是真正的农民做的事,农民甚至不是这类作品的目标观众。这类作品的价值或在于,第一,展现了农民真实的生活;第二,让离不开农民的我们每个人,理解这种生活;第三,传达了一个总是被忽略的真理。

就像专栏作家克拉克森不靠种地为生,10个青年也终将回归城市,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段插曲。但这段经历带来的感受,一定与一夜爆红的戏剧性和失控感完全不同。土地、阳光、雨露,在四季轮回的时空中带来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认真干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回报。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克拉克森还是渐渐发现,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生活。夕阳西下,坐在他的拖拉机上,看着田野中的野兔、小鹿以及黄莺,那种感觉令人陶醉。他以前可不知道,从这些东西身上竟能体会到如此纯粹的快乐。克拉克森说,自己从来没对任何事特别认真过,因为在他看来,活得有趣才是人生,但经营农场使他认识到,做一些正经且有益的事,同样也能收获快乐。

《土里不土气》中的两个年轻人,也终究拥有了一个田园牧歌的家:每日推开房门,漫步在香草花园中,细碎的色彩铺在脚下,映衬着头顶大桑树葱郁的枝叶。一边是阡陌纵横的田野,鲜亮的蔬菜绿意浓密;另一边是近在咫尺的小山,长满果树与杂木,更在四季轮回中展现着自然野趣,为生活注入无穷滋味……

至于那10个青年,要完成190天的农业劳作,掐指一算,进程尚未过半。播种、灌溉、施肥、收获,不着急,慢慢来,种地这件事,没法快进,就像我们的成长。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