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中文版已经开演了。
细心的人早就发现,在上海站公布的演出场次里面还标注了『预演场』和『正式场』。
『正式场』不言自明,意思是演出真正开演后的场次。『
【资料图】
预演场』看字面意思,好像也不难理解。
那它是不是正式演出前的非正式排演,有点类似带妆彩排呢?如果是,那么『预演场』为什么要公布,又为什么要售票呢?
其实,『预演场』并不是彩排场。它
就是一场完全正式的演出,而这个惯例主要来自欧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预演』那些事儿。
01 预演场
『预演』这个惯例主要来自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一部作品真正推向市场前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之所以叫『预演场』,是因为几乎每部作品都会有一个正式的『首演日』,在首演日之前的演出,就是预演场;首演日之后的演出就算正式的演出了。
作品在预演期间初次接受观众的『检阅』后,导演和编剧等主创还有可能根据观众的反馈,或者自己的发现,继续完善、改进作品。
演员也可以在这个期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角色定位,与其他演员之间建立更好的默契。
这个阶段对于一部作品台前幕后的主创团队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百老汇的首演。
为了在正式登陆百老汇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媒体和观众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些演出甚至会提前数月在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等纽约之外的城市先行预演。
《剧院魅影》1986年在伦敦西区首演的时候,从当年的9月27日开始预演,直到10月9日在正式开演,预演时间近2周。
两年后它登陆百老汇的时候,1988年1月9日开启预演,1月26日正式首演,预演时间近3周。
到今天,《剧院魅影》已经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所以在内容方面调整的空间很小,预演场的作用更多是为了打磨团队之间的配合默契。
所以作为中文版的《剧院魅影》,『预演场』也只有5月2日到5月5日下午共4场演出。
当然,因为『预演场』和『正式场』多多少少还是有可能会有些区别。所以『预演场』的门票通常也会比『正式场』的价格低。
就拿这次『剧院魅影』中文版来说,『正式场』的最高价位是1280元,而『预演场』的最高价位则是880元,同样的位子要比『正式场』少400元。
关于预演场会演出多久,一般是剧组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如果是新戏的话,大多是在2周到1个月之间。
我们都知道,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都有很多长期驻演的长寿音乐剧。
通常情况下,在统计一部作品的演出场次的时候,不会把预演场的场次数量算进去。
《剧院魅影》在百老汇的演出场次截止今年4月16日停演一共是13981场,这个数量就是从1988年的1月26日正式首演日算起的,之前的预演场次并不包含在内。
也正因为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有预演和正式首演的传统,所以之前我们在说到一部作品到底是从什么日期开始首演以及一共演出了多少场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分歧,而这些分歧就是来自预演日和首演日的不同。
02 首演日
首演日。
或者说首演之夜『Opening Night』,对任何一部在百老汇或者西区上演的作品来说,都是一个大日子。
就像电影的首映日、红毯之夜,名流汇聚,星光熠熠。
因为在这一天,主办方和剧院会正式邀请所有嘉宾、媒体和剧评人来观看演出,接受大家更加严格的评判。
特别是媒体和剧评人,他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几乎可以决定这部作品以后的命运和『寿命』。
正因为这一天对于导演、演员等所有台前幕后的人都非常重要,所以也可以料想到,在预演期间,这些人的压力有多大。
韦伯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谈到过音乐剧《猫》第一场预演时的情况。
当时的韦伯和制作人卡梅隆对这部作品都没什么信心,所以在《猫》第一场预演的时候,他们甚至愿意选择逃避,宁可出去逛街泡吧,也不愿待在剧院担惊受怕被观众骂。
1977年,由美国导演约翰·卡萨维兹(John Cassavetes)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首演之夜》上映,里面就十分细腻地刻画了一个面临过气的百老汇名伶在从预演到等待自己的新戏首演日期间的心理变化。
该片曾入围第2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女主角吉娜·罗兰兹也凭借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获得当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
如果你还记得音乐剧《金牌制作人》的话,它的故事也正是以制作人马克斯的新戏在首演之夜遭遇滑铁卢开始的。
《金牌制作人》序曲之后的第一首歌,就是《首演之夜》(Opening Night)。
相信随着国内戏剧市场的发展,预演这个惯例也会逐步普及开来。
这也是戏剧产业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